汽油发动机热效率记录_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最高
1.热效率达到40%,是否就可以说是一台好车?
2.gw4c20a发动机热效率多少
3.汽油发动机40%热效率意味着什么
4.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100%,这将意味着什么?
作为燃油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之首,发动机是汽车零部件中最为复杂且精密的部分,其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汽车厂商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
据了解,其中,热效率是汽车发动机领域最难攻克的难关之一。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增压直喷发动机的热效率基本在37%-38%左右,从1960年到2020年,60年的技术巨变只将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了10%。即使是全球顶尖车企,要将热效率提升0.5%,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中国自主车企一直在坚持向这一技术难关发起冲击。
6月15日晚,在中汽中心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挑战超高热效率?燃擎奔腾中国芯”最高热效率001号认证的线上直播,在中汽中心检测认证事业部、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一汽集团研发总院三方专家见证下,一汽奔腾T77?PRO搭载的第三代"智擎魔方"——奔腾4GB15TD发动机,通过了中汽中心严格的检验,其39.06%最高热效率真实有效,并突破自主量产1.5T发动机极限,获得此机构颁布的最高有效热效率"能效之星"001号证书。
据介绍,为了实现39.06%的热效率,一汽奔腾在4GB15TD发动机上用了高效的米勒循环技术,压缩比高达11.5,相较传统的奥托循环,在节油方面的效果更胜一筹,并能保证更高的动力和更强的爆发力。350bar的高压喷射则达到了目前量产车最高的喷油压力,纳米级雾化的油滴燃烧效率更高,其颗粒物排放仅为国六b法规的十分之一,同时还能够满足2023年7月1日前所有的排放法规。
而为在节油高效的同时保证整机的可靠性,一汽奔腾还为这台4GB15TD发动机加载了诸如智能热管理模块技术、智能电控活塞冷却喷油嘴技术、两级可变流量机油泵和中置VVT换气技术等先进技术。多种新技术加持,让奔腾T77?PRO最大功率为124kW,最大扭矩为258N·m,百公里油耗为6.8L且支持92号汽油。
据悉,一汽奔腾长期以来在发动机产品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2018年10月,奔腾T77搭载的230TID发动机就曾荣获"中国心"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2019年3月,一汽奔腾燃烧中国“芯”230?TID发动机600小时耐力测试顺利完成。
今年1-5月,在车市整体低迷、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一汽奔腾实现累计终端销量3.63万辆,同比增长12.9%,增幅跑赢车市大盘。而根据规划,?一汽奔腾T33?1.2T版、新能源车型E10等车型均将于今年年内上市。
如果说一年前,奔腾需要做的是重回主赛道。那么在迎来持续的销量上涨之后,这份39.06%热效率的答卷,则让大家重新认识一汽奔腾这个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效率达到40%,是否就可以说是一台好车?
目前量产车中发动机热效率最高的是搭载在海外版马自达3上的那台SkyActiv-X压燃发动机,理论上最大热效率达到43%,有着技术宅之称的马自达终于如愿从丰田手中抢回了第一的位置,捍卫了自己在发动机领域的地位。不过量产车热效率第一的位置恐怕很快就要易主,而这一次不是马自达的老对手丰田、本田,而是很多人口中所谓“不行”的国产发动机。
这事还得从去年6月举行的长城汽车“2019?蜂巢易创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发布会”说起,会上长城推出了全新4N20平台发动机的首个量产机型EN01,该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8.3%,而升级产品的样机最佳指示热效率为48%。按照规划,长城还将研发热效率高达50%的发动机,比目前量产车中排量前两位的马自达3?SkyActiv-X压燃发动机(43%)和凯美瑞2.5L发动机(41%)热效率都要高。
那么发动机热效率是什么,车企为什么热衷于发动机热效率。
我们知道发动机一个周期包括了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在做功冲程中,通过燃烧汽缸中的汽油/柴油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热能再转化为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最后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推动曲轴的转动。而热效率是指发动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的有效热量与所消耗燃料的总热量的比值。
例如一台发动机的热效率为36%,那么它消耗的燃油中只有36%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动力,而其他的64%能量因为排气损失、机械损失、冷却损失等等而浪费掉,简单来说你每加100元油,就有64元打了水漂。
听着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这么残暴,所以理论上,发动机热效率越高,在输出相同动力的情况下消耗的燃油越少,也就越省油。
有人估计会问,发动机热效率既然对油耗这么重要,那车企为什么不加足马力提高它呢?
尼古拉斯·奥托
其实从1860年第一台内燃机诞生以来,科学家就就尝试着各种努力去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从最早煤气机不到5%的热效率到1876年尼古拉斯·奥托提出的四冲程内燃机(汽油机),热效率一下子提高到了11%,再到1892年,鲁道夫·迪塞尔提出的压燃式四冲程内燃机(柴油机),热效率再次提高了一倍。
而到现在喷油器、油泵、缸内直喷、米勒循环、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凸轮机构(VCS)、高压缩比、发动机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的运用,都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有关。所以有人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就是热效率的发展史。
14RT-flex96C船用柴油机
不过从160年的内燃机发展史来看,热效率的提升似乎很慢,从最开始的5%左右到目前热效率最高内燃机——14RT-flex96C船用柴油机,其最高热效率也不过55%,160年来只增长了11倍,相比电脑性能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的速度来看,简直小巫见大巫。
SkyActiv-X压燃发动机
而四冲程的汽油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就更慢了,从1876年的11%到目前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普遍不到35%,搭载在马自达3上的那台SkyActiv-X压燃发动机,是目前量产车中热效率最高的汽油发动机,也不过43%。144年来,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不到4倍。
所以很多行业人士吐槽发动机热效率每提高1%都非常困难,但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国产品牌却把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38%,而有些甚至有望突破50%。
红旗是去年发展势头最猛的自主品牌车企之一,也是第一个把车卖到500万却还一车难求的国产品牌,而更出人意料的就是红旗的技术。搭载在红旗HS5上的那台2.0T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9%,是目前量产车中,热效率最高的国产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用全铝合金缸体材质,用了350bar缸内直喷、进排气双VVT气门正时系统、热管理模块等技术。其中双VVT技术,可以在压缩阶段通过延迟关闭进气门使部分混合气体溢出气缸外,让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从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一汽的这台代号CA4GC20TD-32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24马力,最大扭矩为340N·m,目前主要应用在红旗HS5上,将来或将运动在HS7等车型上,成为家族的主力发动机。
在去年6月举行的长城汽车“2019?蜂巢易创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发布会”上,长城品牌旗下专注于动力总成和智能研发的蜂巢易创公司推出了全新4N20平台发动机的首个量产机型EN01,该发动机融入米勒循环,在压缩阶段通过延迟关闭进气门使部分混合气体溢出气缸外,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使得气缸内剩余的气体燃烧更加充分。据悉热效率达到了38.3%,将来新发动机或将替代现款的2.0T发动机。
按照规划,4N20平台发动机还将推出代号为RY29的机型,用低压EGR(废气再循环)和停缸技术,热效率将达到41%;而代号为EY26的机型,用稀薄燃烧、EGR等技术,压缩比达到17:1,据悉热效率将达到50%。而至于这些发动机什么时候落地,买买君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作为中国品牌第一阵营的车企,长安向来比较注重自主研发,拥有着国产品牌首个动力模块化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该平台是长安中小排量模块化平台,可覆盖1.0-1.8L不同排量的发动机,零件通用率达到98%,并且兼容48V轻混、PHEV插电混动以及乙醇燃料。
而搭载在逸动蓝鲸版和CS35?PLUS蓝鲸版上的那台蓝鲸1.4T发动机,则是蓝鲸NE动力平台的首款产品。发动机用了350bar高压燃油直喷、可变排量机油泵、双VVT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8马力,最大扭矩为260牛·米,热效率能够达到38%。
按照规划,蓝鲸NE动力平台还将推出一台1.5T发动机,其发动机热效率将达到40%,未来该发动机或将替代CS55?PLUS上的那台1.5T发动机。
广汽第三代2.0T发动机热效率同样达到38%,与长安蓝鲸1.4T并列国产量产发动机热效率第三名。
这款代号为4B20J1的2.0T发动机是广汽G平台下的第三代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相比第二代2.0T发动机保守求稳的做法,第三代加入了350bar高压燃油直喷、双涡管单涡轮、进排气双VVT等先进技术。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252马力,最大扭矩达到390牛·米,相比第二代发动机分别提升51马力和70牛·米。
奇瑞被称为中国的技术宅,在建厂初期就在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路途虽然充满荆棘,但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且打造出了当时国内热效率最高的国产发动机——ACTECO?1.6TGDI发动机,其热效率达到了37.1%。
奇瑞的这台1.6T发动机家族的第三代产品,用缸内直喷技术,搭载了奇瑞最新的iHEC燃烧系统,通过高强度进气系统、200bar高压供油系统,90毫米高能点火系统、第三代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来实现高热效率。
目前搭载这台1.6TGDI发动机的车型包括星途TX、瑞虎8、星途LX等,主要是奇瑞品牌旗下的高端车型。
理论上发动机热效率越高越省油,但是发动机热效率是随着发动机负荷变化而变化,其最高热效率只是在发动机状态最好的时候才会出现。
我们以凯美瑞的2.5L发动机为例,官方声称最高热效率达到40%,在SkyActiv-X压燃发动机没面世之前,是世界上量产车型中,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我们从实车数据来看,只有当发动机转速在1800-2300rpm之间,扭矩在151-172N·m之间,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接近40%的最高热效率,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热效率就达不到最高。而在日常的道路环境中,是很难让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混动除外)。
所以车子是否省油,除了看最高热效率之外,还要看最高值是否持久。另外,影响油耗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驾驶习惯、路况、车重、风阻等等,所以我们在购车时,不能单凭发动机的热效率去判断一款车是否省油。
热效率高的车虽然并不一定省油,但对于厂家来说,能否研发出热效率高的发动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厂家的研发能力。我们很欣慰的看到,随着技术的积累和研发的不断投入,国产发动机的热效率不断提高,甚至有了和国外品牌扳手腕的实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w4c20a发动机热效率多少
现在不少厂商宣传发动机性能的时候都爱说“热效率”,那么什么是热效率呢?
热效率就是指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转换成机械能的比例。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能推动活塞进行运动而产生机械能。由于发动机并非在完全理想的情况下工作,所以实际转化效率并不能达到理想值(100%),初中物理相信大家都学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吧,因为存在摩擦,散热等各种情况,所以热效率达到100%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对于厂家来说,热效率是代表自己的硬实力的,当然是越高越好。
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热效率还真不一定是越高就是越好。不考虑成本的话,自然是热效率越高汽车越贵咯,?F1的热效率就45%,但又有几个人买得起呢?
目前,市面上已上市的车型中,热效率最高的当属丰田凯美瑞上搭载的Dynamic?Force系列2.5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41%,除此之外,丰田C-HR、RAV4荣放,搭载的是丰田旗下的全新的2.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热效率也可以达到40%。当然咱们国产品牌也不甘示弱,长安的蓝鲸发动机以及吉利缤越1.5TD发动机都达到了40%的热效率。
时至今日不少车企工程师还在不断想办法提高热效率,目前行业内热效率最高水准是45%,也就是说只有45%的热量被转化为机械能,其余的热量都浪费了。
其实对于汽车发动机来说,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就算给汽车加了满满一箱油,真正变成动力的又有多少呢,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大部分都变成热能损耗了。
一辆车省不省油,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热效率。同样排量的车型,发动机热效率高的那台车,其燃油经济性就越好。然而?高热效率与强动力输出从本质上说是背道而驰的,要么轻而缓的高效率要么急而促的强动力,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做到两者得兼。这也就是为什么动力强的发动机热效率不高,而热效率高的发动机动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而且热效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发动机的负荷变化而变化的。它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值。通常我们所说的发动机40%热效率指的是最高热效率,它只是在发动机状态最好的时候才有,一般这个最佳状态很短暂也可以说很小,只有很少一部分情况发动机才处于最佳效率区间。
例如凯美瑞2.5L发动机,官方说法是发动机热效率40%,但是根据实际检测数据来说,只有在扭矩输出151-172N·m时才会接近官方数据40%的热效率。当不在这个扭矩范围时,热效率就会马上下跌,由此可见热效率这个东西参考的意义更大,更多的时候只是厂商包装的一个噱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另外柴油发动机的强项是省油,汽油发动机得到强项是动力,所以针对不同的发动机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你是一个性能控,那给你再高的热效率发动机也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高热效率发动机是一种趋势,但是各个品牌还是会在动力和油耗之间进行权衡。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能在未来会出现高效率+高动力的完美发动机,希望那一天的早点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油发动机40%热效率意味着什么
一般蒸汽轮机热效率为4%-8%;汽油发动机热效率为25%-35%;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为35%-45%。
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是指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烧燃油产生的化学能之间的比率。即有多少热量转化成有效功。目前发动机的热效率一般只有30%多一点。
热效率的含义是:对于特定热能转换装置,其有效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之比,是无量纲指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常见的有发电装置、锅炉装置、发动机装置等,有以下三种定义方法:发电效率,装置效率,循环效率。在锅炉中,一般不将鼓风机、引风机、炉排运动等小号的能量计入输入能量,而是单独计算和衡量。
发动机中转变为机械功的热量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发动机的热效率分为指示热效以及有效热效率两种。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热效率是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
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100%,这将意味着什么?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曾经难以想象的先进技术被研发出来,而就在最近,新一代凯美瑞再次让全世界的车迷大吃一惊,它竟然将一台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到了40%。接下来,让边肖汽车向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汽油发动机40%的热效率意味着什么。
到底什么是热效率?
热效率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无聊。科学书中的严格解释是单位体积燃料的内能与动能之比。比率越高,燃料对动能的效率越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理解为比值越高,发动机功率越好,油耗越低,排放水平越好。
但是你知道汽车发动机能量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吗?现在世界上所有汽油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几乎不可能达到50%,这也说明即使你的车加满一箱油,我感觉真的&ldquo消费&rdquo给车轮的动力不到一半,大部分基本被各种能量损失所用。
那么,除了转化为动能并应用到车轮上的燃油,剩下的汽油基本都去哪里了呢?这些燃料大部分会被发动机的冷却带走,称为冷却损失,一部分会通过排气排放到大气中,称为排气损失。这两块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能量的40%,但这是不可避免的能量消耗,所以发动机可以&ldquo少吃食物,多跑步。我们只能从剩下的60%开始。
如果你想让马跑,你需要少吃草。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在汽车领域也是如此。此外,汽车不仅需要考虑能耗,还需要考虑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汽车大国美国为例。到2025年,各汽车厂商销售汽车的平均燃油合理性(CAFE)必须达到54.5mpg(相当于4.31L/100km),基本为&other双重标准。是的。有鉴于此,各大车企也在努力开发新技术,以应对新规。在中国,随着&ldquo六个国家。排放法规的颁布可以说是未来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之一。
应对难题,研发技术
为了应对这一困难,很多厂商开始绞尽脑汁研发新技术,发动机的热效率是影响油耗和排放数据的关键环节。对于一辆搭载33%热效率发动机的汽车(现在大部分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在28%-33%之间),使用40%热效率发动机后,整车的合理燃油性能会提升15%-20%。
以平均每百公里油耗7升,每年行驶1.5万公里的汽车计算,使用热效率40%的发动机,每年至少可以节省200升汽油,可以节省1300多元的燃油成本。节省下来的200升汽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费用,还可以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汽油机40%的热效率意味着什么?今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边肖汽车。如果你想让马跑,你需要少吃草。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在汽车领域也是如此。此外,汽车不仅需要考虑能耗,还需要考虑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我希望帮助我的朋友。
百万购车补贴
发动机热效率的定义是指“发动机有效功率的热当量与所消耗总热量的比值”,这叫做发动机有效效率,简单点来说就是消耗的燃油中有多少是真正被利用起来了,剩下的就浪费掉了,现在很多发动机的热效率还在30-35%左右,超过35%就是比较优秀的了,超过40%的更是屈指可数。
也就是说消耗1升燃油实际上只有30-40%的利用起来了,毕竟燃油从化学能通过燃烧、推动活塞运动等方式向机械能转换的过程中难以避免能量损耗,比如发光、使发动机升温的热量都是属于能量损耗。很显然热效率越高车辆对应的油耗就会越省,如果热效率达到100%,也就是说没有了能量损耗,比如燃油燃烧也不会发光了、跑上几百公里发动机还是常温等等,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车辆会省油,比如之前热效率33%,达到100%以后,百公里油耗也就是之前的三分之一,可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也就是说消耗1升燃油实际上只有30-40%的利用起来了,毕竟燃油从化学能通过燃烧、推动活塞运动等方式向机械能转换的过程中难以避免能量损耗,比如发光、使发动机升温的热量都是属于能量损耗。很显然热效率越高车辆对应的油耗就会越省,如果热效率达到100%,也就是说没有了能量损耗,比如燃油燃烧也不会发光了、跑上几百公里发动机还是常温等等,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车辆会省油,比如之前热效率33%,达到100%以后,百公里油耗也就是之前的三分之一,可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热效率真正达到了100%,那就意味着现在的物理学得推倒重来,各种定律会被否定,而且很可能会克服摩擦力,永动机就很可能会造出来,汽车的油耗可能就不是三分之一了,而是速度上来以后就0油耗了,到时候只用刹车就行了,是几滴油跑就能跑一天这种概念了。当然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汽车,其他各行各业也都得经过大升级,可以不夸张地说,与现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当然以上也只是想象而已,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就决定了发动机热效率不能做到100%,不过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提高,比如马自达的压燃技术就能大幅提升热效率,据说能到50%,但这也只是量变,与达到100%的质变并不是一个概念。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